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女经纪人分会副会长、全国政协委员、宜垦(天津)集团公司董事长、天津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会长陈中红只用4个小时,就为焦急不堪的山区单亲母亲,销售7600斤的滞销柴鸡蛋;不到半天,500公斤因疫情滞销的恩施玉露就被一抢而光,后续4000多公斤茶叶也全部售空;承德扶贫玉米、蓟州农家蜜薯、湖北伦晚脐橙……更是一经上线,不到2天就能卖出去几千斤。
带动这些贫困农产品短时间大量销售的,让滞销的农产品变成畅销爆款的,并不是哪位知名主播,也不是哪家大型网上商城,而是一位全国政协委员,和她创立的“空中菜市场”扶贫助农线上平台,以及“电商+公益+裂变”的帮扶新模式。
创新平台:精准帮扶 专注弱势群体扶贫农产品
2020年有些特殊,这一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,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。
陈中红是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,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女经纪人分会副会长。面对战疫又战贫的双重艰巨挑战,陈中红给自己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
在参与战疫的过程中,因农产品卖不出去,当“诉苦”的声音不断传入耳边,陈中红坐不住了。“其实,设身处地想一想,辛辛苦苦一年的耕种,本该到回报的时候,却被疫情‘搅黄’,这种打击可想而知。”一边是农产品卖不出去,一边是居家隔离走出不去,陈中红心里萌生一个念头,搭建平台,让供给与需求“牵手”。
搭建平台,并没有只停留在想法上。多年来通过做公益,陈中红也在不断思考、沉淀,“以前我就是捐款、捐物,但后来我去的贫困地区越来越多,走得也越来越深,就觉得扶贫不是简单捐赠就能做好的,需要有持续性。”而这次疫情,就像一个导火索,让危中寻机的陈中红找到了方向。“对于小商户来说,在大平台里,不容易被人看到,想突出点还要花钱。尤其是期待短时间里把水果、蔬菜等滞销农产品卖出去的农户,这样的弱势群体,大平台并不适合。所以我们从扶贫下手,突出精准性,点对点地解决销路。“
咨询政府相关部门、马不停蹄投入资金、聘请专业人才设计搭台,很快,“空中菜市场”宜垦购扶贫助农线上公益平台应运而生。她把农产品送上“云端”,为“奄奄一息”的农产品注入了新活力。平台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因疫情的滞销难题,也为不少贫困地区的扶贫农产品,打开了有效销售渠道。3个多月的时间里,已经有300多家来自天津周边地区,以及新疆、承德、青海、西藏、甘肃、湖北等地的农户入驻平台,总共销售滞销农产品70吨,预计全年拉动消费扶贫总额将达1000万元。
创新模式:“电商+公益+裂变” 让农产品滞销变畅销
有了平台,有了定位,陈中红又接着思考,得有自己独特的方式,才能更有效地带动这些扶贫产品销售。
热爱公益事业的她,决定平台完全公益化运作,“因为面对的都是有困难的老乡,做这个平台是为了帮他们,买卖成交我们平台分文不取,并且全程服务,这也是我们的特色吧。”
有着企业家基因的陈中红把商业销售的理念和公益有机结合了起来,创新性地提出“电商+公益+裂变”模式,电商是平台,公益是基础,裂变是方法。没想到“1+1+1>3”,在这个创新模式的推动下,“空中菜市场”宜垦购扶贫助农线上公益平台迅速获得认可,不仅在天津闯出了市场,影响力还遍及全国,用这个平台,陈中红把恩施的腊肉卖到了广东,把深藏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黑鸡卖到了武汉、四川、北京……
说起来裂变,陈中红并非采用诱导分享方式,而是有她自己的“绝招”。因为陈中红有企业家、政协委员、妇联兼职副主席、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会长等多个职务身份,让她有了更多的“推销”渠道。不仅天津市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纷纷响应,全国妇联、工商联、政协人士也参与进来,帮老农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。
“一开始我们搭建了微信群,请大家帮着对接。但是微信群就只有几百人,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地越积越多的滞销问题。后来我们成立了宜垦公益青春突击队,公司高管、策划、市场的都进来了,一下子就变成了20多人的队伍,大家不断扩大微信群,很快就裂变成了6000多人,现在已经过万了。”
因为纯公益帮扶,而且都是源头农户直接销售,没有中间商,所以平台上的产品价格很低,而这也带动了产品的销售。为了突出产品主题,让好东西更吸引人,陈中红还在平台上搞活动,每个周五推出“限时购”,以求尽快帮老乡把滞销农产品卖出去。
陈中红创新不断,亲自上阵做起了客服和推销员,给老农带货。她觉得有社会公职身份,说话代表诚信,会有更多人愿意相信。在她的带领下,公司原来的财务做起了平台推销员,公司书记也主动当起了搬运工。
在新模式的推动下,这个公益平台创出了不少让大型综合电商平台都望尘莫及的成绩。天津蓟州区单亲妈妈养殖的7600斤柴鸡蛋,4个小时就脱销了,那位大姐后来在和陈中红视频通话的时候哭了,还给平台送来了锦旗;承德的速冻玉米,不到2天时间就卖出了2760斤;本来市场预估不大的西藏青稞米,也在上线平台后,马上就卖了几百包,后来也是持续热销,为此青海省商务局的领导还特意来津,和陈中红的平台进行深度对接。通过天津市各区妇联,也来了不少闻名而至的农户,红薯、山药、西红柿,都是两三天时间就有几千斤的销量。
2020年3月24日,支援湖北抗疫的第一批天津医疗队从湖北恩施回津,医护人员看到平台很火,便找到了天津市妇联,看能否帮恩施因为疫情滞销的茶叶找找销路。了解到情况的陈中红当即决定,在平台举办“天津·恩施春茶会”,转天她就和恩施方面做好了沟通,3月25日晚上,就有17家茶商联系到平台,平台工作人员也一直没休息,为茶商上架商品忙到了凌晨3点。仅仅10几个小时的时间,平台上线茶农30余家,并在上架几小时后实现第一笔订单销售。
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刘小英说:“早一天是茶,晚一天是草。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,公司实体店铺门可罗雀,望着漫山遍野萌发的春茶,我心急如焚,翻来覆去睡不着觉。”因为这次的“天津·恩施春茶会”,给刘小英解了燃眉之急,共有包括刘小英在内80多家恩施茶商入驻平台,成交量约50吨。恩施的商品,一下子在天津火起来了,后面接着销售的恩施小土豆、腊肉,都成了平台爆品。
创新机制:技术引领 让贫困农户主动“触网”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平台短时间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后,如何持续性地帮扶农户,提升农户自身的销售能力,也是陈中红不断思考的。
她发现,虽然现今网购很发达,但很多农户其实并没有触网,即使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,大多也是找代理公司来做,这势必会抬高农产品的价格。有的1元1斤的苹果,市场能卖到10元,因为中间环节多,农民获益的很少。而作为买方,很多消费能力强年龄较大的高知群体,网购用得也不多。
于是,陈中红继续创新,考虑与农产品打交道的涉农人员,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,陈中红就为他们量身定制软件,让操作简便、明了,而且能够一键分享,“超简式”的软件,方便帮扶农户自主上架操作,带动农户变被动为主动,不断通过线上销售扶贫农产品。而对于不熟悉网购的买家,平台团队也主动出击,给买家讲解操作,带动他们体验触网的乐趣。
“我们做这个公益平台,就是想为他们快速有效持续性地解决问题,把平台的桥梁作用、扶持作用发挥好。”说道平台的初衷,陈中红不无感慨地说道。如今很多农户都因为这个平台打开了销售渠道,“像那个卖鸡蛋的大姐,现在也不用找我们了,都是别人找她,鸡蛋都供不应求了。还有不少农户,找到更多销路不说,还通过我们平台的引导,网上卖货越来越溜,后来拓展了更多平台,家里的扶贫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了。”
配合线上平台,陈中红还在线下实体店继续创新,她依托天津自贸区的进口商品无人便利店,用洋货拉动土特产,把扶贫农产品摆在了店里,扫码就能轻松购买。
一切能想到的好点子,陈中红都一一尝试,也因此,切实有效地帮扶了农户扶贫产品的销售。平台运营至今,陈中红也收获了不少感动,而这份感动,也始终支撑着她持续向前。